行业动态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外力”减小,新能源汽车需加强“内修”
时间:2017-02-16 18:04来源:大河报 作者:北京理工新源

 


  近期,中汽协公布的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同比增长36.8%和53%,产销量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近日披露的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30.8GWh,同比增长82%,新增产能42GWh,是2015年的2.8倍。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销量的快速增长,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头。


  高额补贴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但与之相伴而生的,则是“骗补”现象的禁而不绝。从早期的苏州金龙,到近期的郑州日产等7家新能源车企,相继撞上“骗补”红线,被财政部通报处罚。虽然处罚通知如雪片般飞来,但力度仍然不足,轻处罚与高回报相比之下,效果大打折扣,新能源车企“骗补”的动机并未根本性消除。


  2016年12月30日,工信部等四部委下发通知,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在2016年的基础上退坡20%,补贴大幅下调,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造成不小冲击。过去大水漫灌式的补贴,让业内车企都活得非常滋润,产业和资本力量跑步冲进市场,希望能够在政策暖风吹动的产业牛市中,获取丰厚的回报。但补贴退坡犹如退潮后的海滩,谁在“裸泳”一目了然,如果不能依靠研发等手段有效降低成本,部分新能源车企将不得不痛苦地面临亏损的局面。虽然目前补贴退坡后的成本由谁承担尚不明朗,但无论是由相关车企内部消化还是转嫁到消费者头上,都将对行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迭代,新能源汽车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随着充电桩等行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对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担忧会逐步消解;随着大中城市雾霾肆虐的持续,环保出行的理念会更加深入人心,这些都将持续刺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但产业的蓬勃发展并不意味着“鸡犬升天”,当补贴的大潮退去,产业市场将由政策驱动型向充分竞争型转变,届时,那些技术实力强、品牌信誉好、服务水平高的新能源车企将逐步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整个市场的集中度将显著提升。同时,那些浑水摸鱼、骗补捞钱的机会主义者,将会逐步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