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18)》指出:不同类别新能源汽车运行故障各有侧重,但安全相关性和电池一致性问题较为突出(P022~P025)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关系重大,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故障监测,即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整车企业根据国家平台对监测项目的相关要求将其报警信息上传到平台,每一台运行车辆的相应故障情况会在平台上体现出来。
目前平台监测的故障项目共有20项,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与重要部件相关的,如动力电池的SOC跳变、一致性、车载储能装置电压异常、极柱温度过高、电机及电机控制器温度异常等;二是与充电相关,如充电系统不匹配,SOC过高等;三是整车方面的故障,如DC-DC状态或温度报警、高压互锁报警、绝缘报警、制动系统报警等。通过故障信息收集与整理,发现在运行统计期间(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多发故障主要集中在14项——DC-DC状态报警、DC-DC温度报警、绝缘报警、高压互锁状态报警、车载储能装置类型欠压、车载储能装置类型过压、动力蓄电池一致性差、单体电池欠压报警、SOC跳变、电池极柱高温、SOC低报警、SOC过高报警、可充电储能系统不匹配、制动系统报警,这14项故障占故障总量的比例在各类车中均接近或超过90%,具有较显著的代表意义。
通过统计各类故障报警的累计次数,可以发现,纯电动车和插电式车故障各自相对集中且有所侧重,纯电动汽车(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的故障多集中于电池工作状态异常和汽车电子系统故障,而插电式车(乘用车、客车)的故障则多集中于与充电相关的状态异常。
A、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汽车电子故障比例较高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相关故障较多。纯电动乘用车、客车和专用车在动力电池相关故障方面(包括车载储能装置过压或欠压、单体欠压、一致性差、SOC跳变)故障占比总和分别为32%、38%、41%,问题较为突出,值得引起重视。
纯电动车汽车电子相关故障比例较高。纯电动汽车的汽车电子相关故障(主要包括:DC-DC温度和状态异常、绝缘报警,以及高压互锁状态报警)较高,纯电动乘用车、客车、专用车在上述几类故障的占比总和分别为57%、35%和55%,其中纯电动乘用车DC-DC状态和温度报警的比例更高,占据53%,纯电动客车和纯电动专用车在高压互锁状态方面的报警更为突出,分别占32%和53%。上述故障与整车的电控、整车电子电气、电动附件(电制动)更为密切相关,也更关乎整车的安全性,值得加以关注。
B、插电式汽车与充电相关故障报警更集中,插电式客车电池故障也相对较高
插电式汽车与充电相关故障报警比例较多。插电式汽车的故障率较多集中于与充电相关的故障或提示,这些故障或提示包括:比如SOC低报警、SOC过高报警、可充电储能系统不匹配。SOC低报警多发生于SOC低提示需要充电,SOC过高多为充电时过充造成,充电系统不匹配则显著提示充电系统有问题,插电式乘用车和插电式客车与充电相关的报警比例分别为81%和23%,较为突出,插电式乘用车充电系统匹配较好,报警数为零。与充电相关的主要故障集中于SOC过高或过低,这可能缘于使用者可以使用燃油继续行驶所以对带电量过低时并不特别关注,这也提示设计者在电池管理方面要考虑到用户的这个使用习惯。
插电式客车电池一致性相关故障较为集中。插电式客车除了在与充电相关方面故障较多以外,电池一致性方面的问题也相对较为突出,比如车载储能装置欠压、车载储能装置过压、动力蓄电池一致性差、SOC跳变、电池极柱高温等故障相对高发,相关故障占比总和达到55%,说明虽然插电式客车动力电池容量相对纯电动客车并不大,但电池的一致性和电池管理工作仍需加以重视。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18)》指出:我国应建立多元化新能源汽车应用体系(P027~P028)
我国地域广阔、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多样,是典型的多元化的应用市场,应充分评估各类应用的需求,建立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协调发展、互为补充的多元化新能源汽车应用体系。尤其是面临2020年后补贴退出,成本可能会成为新能源汽车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面对是否需要纯电动汽车不断增加续驶里程满足各类使用需求值得深入探讨:提升续驶里程势必要增加电池容量,成本增加,同时也会带来整车整备质量的提高,车辆经济性下降以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增加。另外根据平台数据的统计,电池容量越大,其实际续驶里程较标称里程差异率越大,以纯电动乘用车为例,电池容量在20kWh以下和40kWh以上的差异率分别为19%和30%,差距较大,因此现有电池体系下一味追求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增加并不科学。
平台数据统计,当前纯电动乘用车的日均行驶里程20公里左右,200~250公里的续驶里程的纯电动乘用车只需一周或更长时间充一次电即可,即使按照普通燃油车日均行驶里程40公里左右,一周充两次电也可以解决,在车桩比合理的范围内,使用的便捷度并不受影响。因此建议一方面加大研发下一代电池高比能量电池,另一方面在现有成熟电池体系前提下,建立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以纯电驱动为特征的多元化绿色交通体系。比如为以通勤为主的用户提供续驶里程200-300公里的纯电动车,为通勤为主少量长途出行的用户提供插电式乘用车,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为以长途出行为主的用户提供燃料电池汽车,互为补充,协调发展。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18)》指出:纯电动乘用车以三元材料动力电池为主,A0级及以上车型以方形动力电池为主(P033-P034)
纯电动乘用车以三元材料动力电池为主。纯电动乘用车中三元材料动力电池车辆数量占比77%,三元材料动力电池中方形、软包和圆柱三分天下,不同外形的动力电池企业皆在快速涉足三元材料动力电池领域,三元方形占比约40%,三元圆柱动力电池从18650逐步向21700升级;纯电动乘用车22%的接入车辆采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电池90%以上为方形铝壳或钢壳,以比亚迪、国轩、宁德时代等大企业为主,其中一小部分从事大型圆柱动力电池企业推出了长寿命的磷酸铁锂圆柱电池用于纯电动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中锰酸锂占比较低,且主要以方形为主。
A0级及以上乘用车以方形动力电池为主。纯电动乘用车中A00级采用三元材料圆柱和软包动力电池为主,A00级车型由于结构紧凑、空间小,方形动力电池的Pack可塑性低于软包和圆柱,所以A00级车型中方壳电池包占比相对较小,当然电池包的售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A0级车型采用三元方形为主,A级车型以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方形动力电池为主;SUV车型采用三元方形和三元圆柱动力电池为主;B级车中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各占一半,以方形电池为主;MPV以磷酸铁锂和锰酸锂方形电池为主;其他车型主要为微面,采用锰酸锂和三元材料方形电池;C级车90%以上为磷酸铁锂方形动力电池。
纯电动乘用车主要采用永磁同步电机和交流异步电机。纯电动乘用车用电机以永磁同步电机和交流异步电机为主,装配永磁同步电机的车辆占69%,主要用于A00级和A0级车型,用于私家车和租赁车领域,永磁同步电机体积小、比功率及效率高,符合新能源汽车对电机系统的迷你化、轻量化、节能化的趋势要求;交流异步电机使用占比30%,以A00级、A0级车型为主,主要用于私家车和租赁车领域;外励磁同步电机主要用于A级出租车领域。
四、《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18)》指出:纯电动客车百公里耗电量与整车总质量相关度高(P085-P086)
纯电动客车百公里耗电量与整车总质量相关度高。区分不同整车总质量,其百公里电耗呈现较大的梯次变化,相关度非常高。以公交车为例,整车总质量>14吨时百公里耗电量为82.01kWh/百公里,3吨<总质量≤6吨时百公里耗电量为29.51kWh/百公里。而同等质量水平上的纯电动客车,用途不同,百公里耗电量差别并不大,以10吨<总质量≤14吨为例,公交车百公里耗电量为60.88kWh/百公里,公路客车百公里耗电量为56.67kWh/百公里,旅游客车百公里耗电量为60.68kWh/百公里,通勤车百公里耗电量为62.14kWh/百公里。由此可以看出,纯电动客车的整车轻量化工作对于整车经济性是非常重要的。
纯电动客车夏冬季耗电量达区间峰值。纯电动客车百公里耗电量随季节并不呈现很大的变动幅度,但夏季和冬季耗电量仍可见区间峰值。以总质量>14吨的纯电动汽车最为明显,7月份百公里耗电量为84.27kWh/百公里,1月份百公里耗电量为86.28kWh/百公里,这正是全年气温极高和极低的两个月,此期间纯电动客车需要更多开启空调行驶。
五、《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18)》指出:北京市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推广量最大的市场(P128-P129)
从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接入量排名统计来看,排名Top20城市合计接入量为47.09万辆,占总接入量的76%。其中北京市接入量最多,达9.95万辆,占全国总接入量的16.0%,接下来是上海市、天津、深圳和杭州,接入量分别为4.84万辆、3.59万辆、3.41万辆和2.79万辆,Top5城市合计接入量占总量的39.55%。
新能源客车接入量北京居首。从全国新能源客车接入量排名统计来看,排名Top20城市合计接入量为54554辆,占总接入量的39.15%。其中接入量最多的城市为北京市,达到13116辆,占全国总接入量的9.41%,接下来依次为上海市、深圳市、长沙市和广州市,接入量分别为4963辆、4942辆、3924辆、3249辆,Top5城市合计接入量占总量的21.67%。
深圳市为国内新能源专用车推广量最高市场。从全国新能源专用车接入量排名统计来看,排名Top20城市合计接入量为11.81万辆,占总接入量的81.5%。其中接入量最多的城市为深圳市,达2.68万辆,占全国总接入量的18.5%,其次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西安市和成都市,接入量分别为1.26万辆、1.01万辆、0.96万辆和0.80万辆,Top5城市合计接入量占总量的46.3%。
以上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18)》的部分精彩观点,同时本书还涉及到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和新能源专用车方面的其他观点,此类观点皆是依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百万级的实时监测数据,采用大数据统计的方法分析得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相信此书的出版对于汽车行业的研究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