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七部委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强调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办法》将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如何确保溯源管理体系如期正常运转,是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大挑战。而这份重要任务的头一项关卡,便是生产环节溯源管理编码传输,也即电池编码清单的产生、传输、并与车辆VIN号绑定后,上传至溯源管理平台的过程。
图1 电池溯源体系总体业务设计流程
什么是电池编码清单(BLT)?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明确的是于2018年2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GB/T 34014-2017《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该国标是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溯源管理的基础和支撑,是进行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监控和管理的必要条件,该国标的实行将结束动力蓄电池领域“各说各话”的混乱状态,对规范行业发展,实行统一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2 GB/T 34014-2017《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示例
各电池生产企业按照国标的要求对本企业各级产品进行重新编码,包括电池单体、电池模块和电池包。由于动力蓄电池的性能要求,需要将电池单体串并联组成电池模块、电池模块串并联组成电池包,因此在电池包生产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必然会形成电池包、电池模块、电池单体的物理绑定。同时也就形成了电池包——电池模块——电池单体的编码树形结构,这就是电池编码清单。
图3 电池编码清单示意图
生产环节电池编码传输流程
电池编码由电池生产企业生成,在根据订单号发货给整车生产企业的过程中,同时将该批电池的电池编码清单传输给整车生产企业。整车生产企业在生产线上安装电池包时,在物理上将实现车辆和电池包的绑定工作,同时也生成了车辆VIN码和电池编码清单的绑定工作。这一信息将由整车生产企业在合适的时机上传至溯源管理平台,大部分电池编码信息将通过生产环节信息传输首次纳入溯源管理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正在研究和开发具体的数据传输格式和数据传输方式,确保溯源管理平台的良好高效运转。为规范数据传输流程以及安全和加密方式,完善国家平台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传递渠道,北京理工大学也已经牵头实施电池溯源管理编码传输制定国家标准申请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诚挚欢迎各界领导、专家共同探讨、交流,力争保证溯源管理工作的快速、平稳进行。